潜水时平衡耳压最常使用的方法是瓦沙雨氏操作(Val-salva’s maneuver),即用右手大拇指及食指将鼻子完全捏住后,用力向鼻子吹气,此时因鼻孔紧闭,空气便流向耳咽管,力量若够大时将可打开耳咽管,让空气进入中耳以平衡压力。但是当鼓气压力过小或鼻孔未紧闭产生漏气时,耳咽管因压力不足便不容易打开,使得耳压平衡无法达成;若鼓气太过用力,会因中耳压过大而对中耳造成损伤(例如耳膜破裂),也会增加内耳淋巴液的压力,使圆窗破裂,造成内耳挤压伤害。另外,保持耳咽管畅通使内外压力平衡的方法有:打呵欠、张开嘴巴移动下颌、作吞口水之动作。
耳咽管阻塞的原因
发生耳咽管阻塞的原因包括:
1、上呼吸道感染而造成耳咽管黏膜水肿,充血;
2、中耳炎;
3、息肉;
4、个人体质不同造成耳咽管之管径、形状或通道路径的差异;
5、肿瘤的存在,压迫耳咽管等。
耳压平衡应注意之事项
潜水时做耳压平衡的时候应注意事项包括:
1、下潜的过程中需做鼓气平压。不要等到觉得不舒服才平衡压力,因为当觉得耳朵不舒服时,外面的水压已经比中耳的压力大得很多了。执行耳压平衡时,切记不得太过用力或持续太长的时间作鼓气,以免造成耳朵损伤。
2、如果下潜后无法平衡压力,应上升减小潜水深度再试一次,若多次平压仍无法奏效,则应上岸放弃本次潜水。
3、可沿着绳子下潜以控制下潜的速度,避免因下潜太快而来不及做平压。
4、若有感冒会使得耳咽管水肿,造成耳压平衡困难,若多次平压仍无法奏效,则应上岸放弃本次潜水。
5、下潜时若不易平衡耳压时,可採用头上脚下的姿势下潜。因空气比水轻,
所以头上脚下的姿势较容易让空气从鼻咽处经由咽管传至中耳。
耳咽管阻塞的危险
正常下潜时均需做鼓气动作,若延缓操作,耳咽管的鼻咽端会因压力差而闭锁,则会造成耳咽管闭锁效应-----虽出力鼓气,仍无法使耳咽管打开。所以,潜水人员一定要在临界点发生以前作鼓气动作。潜水者下潜时须一边下潜一边做鼓气动作以平衡中耳压力,若耳咽管阻塞,造成外耳耳膜的压力较力中耳腔室压力高出20毫米汞柱或25公分水深,潜水者便可感觉到耳朵有压迫的感觉;若下潜到150毫米汞柱或2公尺水深,便会造成潜水者耳朵疼痛感。此时,须停止下潜,若继续下潜则会造成中耳挤压伤害。若潜水者下潜时不做鼓气动作,则耳膜会水肿、充血,最后至耳膜向内性的凸破;破裂后,水便会进入中耳达成压力平衡,此时中耳挤压痛会消失,但因冷水注入中耳腔使潜不者发生恶心及量眩现象;当中耳腔内水温与体温相同时,则症状会稳定下来。因海水温度很冷,过冷的海水会刺激内耳,造成潜水人员晕眩、方向感丧失,致溺水事件发生。潜水时受挤压的耳朵会有疼痛存在及饱和或阻塞感;有时可产生轻度传导性耳聋(因耳小骨潮湿),通常为暂时性,约一星期左右可恢复。
下潜期中耳挤压伤害的治疗方法
治疗伤害的方法包括:
1、使用局部性或全身体之抗充血药物。
2、若有出血、感染或耳膜破裂,须使用抗生素。
3、挤压伤害后需接受听力检查,若听力丧失则须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4、除非耳膜愈合不完全或併有刺激性疼痛,否则一般并不需要接受耳膜整形手术。
5、耳挤压伤害需与第二型减压病所产生之耳朵伤害做鉴别诊断,前者不需做高压氧治疗,后者则需做高压氧治疗。
中耳挤压伤害的预后
中耳挤压伤害一般为可回复性的,0级到4级耳膜受损须1~7天便可复原,但5级损伤约需1~3个月时间方可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