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尴尬的水下救援

发布者:聂鑫 发布时间:2016/11/17 9:23:28 阅读:次 【字体:

水下救援,似乎是一个极其敏感而微妙的话题——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消防队则有苦难言。因此,消防水下救援处于一个尴尬境地。

据悉,截至目前,政府并未出台相关的水下救援制度。如遇到相关事故到底由谁来负责?消防队具体该承担哪些救援任务?救援经费从哪里来?这些问题都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在现实情况下,水域的使用和管理主要隶属于旅游部门和水务部门。而从各地旅游部门和水务部门网站公布的信息上看,却并未明确表示他们具有水下救援的义务和责任。

2004年北京市出台规定,将原本由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负责的溺亡者打捞工作交由专门的打捞公司。此规定一经出台,各地纷纷效仿。于是政府基本就淡出了水下救援这一领域。因此,民间打捞队开始在水下救援体制中充当主流。

可是,老百姓却似乎对民间打捞队有诸多怨言。

2012年,济南章丘一男青年溺水身亡,当地打捞队要求家属支付一天三万的“打捞费”才肯下水打捞,可溺水男子的家属无力支付这笔费用,老父亲无奈只得自己跳水试图寻找儿子的尸体。2013年8月,三名男子水库溺亡,打捞队绳栓尸体泡水坐等,直到家属支付9000元打捞费后才将尸体送还亲属。“很多打捞队漫天要价,太缺乏人道主义精神了。”一些老百姓说。

根据《消防法》有关规定,公安消防部队除承担火灾扑救任务外,还必须参加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为此,大部分的水下救援任务也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消防官兵的肩上。很多溺水事故发生后,老百姓也会在第一时间拨打119。

“有时候我们去了,也没有办法啊,本身技能不熟,又缺少潜水器材,到最后还是要找打捞队。”某消防中队战士如是说。正是由于消防部队缺少潜水人、缺少专业的技能、专业的装备,因此让消防队的水下救援力量总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曾经在网上疯转的一篇题为《北京两90后消防战士水下救援4小时,摸排车辆127辆》的文章抓住了笔者的眼球。虽然在水下连续工作,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壮举十分感人,但水下救援4小时已经显得及不科学。

“如果未经合理的潜水计划而连续在水下活动四小时会对人体的心肺功能产生永久性伤害”Dan说。Dan是泰国水下救援及绳索类救援专家,他给了我们很多建设性建议。

Dan 坦言,要救别人,你必须先对自己负责。你必须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呼吸和循环系统。在心理上你要成熟,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自律的能力,严格遵守潜水救援的安全规范细则。

有专家呼吁,水下救援不应该以消防官兵的安危为代价。当务之急,政府应建立全面的应急水下救援机制、并提供必要的水下救援装备,同时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对消防战士进行相关的培训。

潜水工作者的“安全宝典” 


5月6日,就在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搜救工作进入第21天之际,韩国一名民间潜水员李某在执行水下搜救任务时意外身亡。

 无独有偶,4年前的3月30日 ,同样有1名韩国潜水员在搜救沉没“天安舰”官兵时不幸罹难。

显而易见,潜水员从事的是一份危险的职业,因此,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安全知识。

良好的自身状况是水下救援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在水面上大气压力保持不变,我们用这个压力作为标准。每下潜一米,压力将增大一巴。当压力改变时,空气密度也会随之改变。压力加倍,空气体积减半。水压增加会压迫潜水员体内空腔里的空气,使体内组织向空腔内挤压,你的耳朵,鼻腔和面镜的部分会感到压力。如果持续下潜,将会感觉不适甚至疼痛。因此你需要不断地吞咽口水或者移动下颚来保持身体内压力平衡。

注意:如果你感冒或者过敏使鼻粘膜充血,造成空气通道阻塞,你最好别下水。如果你在下潜过程中感觉到耳朵痛,千万别勉强自己,停止下潜,上升到你觉得舒服的深度,否则你的耳膜会爆裂。另外,下水搜救绝对不能戴耳塞!耳塞会阻断耳膜和耳塞之间的空腔,使你的体腔无法平衡!

从水底上升到水面时,千万不要憋气!因为下潜时压力会变大,空气体积会减小,空气的密度与空气体积成正比。把你的肺想像成一个充满空气的气球。在你正常呼吸时,你的水肺呼吸装置会给你提供和你周围水压压力相等的空气,但是当你从30米的水底上升到水面,你憋气的话,等于“气球”里的气没有了出口,而上升过程中压力在减小,空气体积会增大,“气球”会变得比原来还大4倍!此时,你气球般的肺会因过度扩张而导致破裂!

此外,在压力的影响下,连续在水下作业会导致体腔内的各组织体积减小,会让你的血液里产生气泡。这个气泡一般都能够在24小时内正常的空气压力下(地面上)自行消失。因此,潜水后的24小时内千万不可乘坐飞机。以防压力差造成不可逆的血液气泡存留。一旦气泡逆行至脑部,(我们俗称的“脑子有泡”)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